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一个养鸡女竟然登上神像图,怪不得外国人都说中国人信神不信教!

2022-11-05 21:17:40 2812

摘要: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以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于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9世纪末-13世纪中...

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以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于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9世纪末-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以集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

“五山”摩崖造像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大足石刻最为震撼的,首推千手观音。千手观音是中国观音“手最多”的,并且只只圣手都贴满金箔铜片,金光闪闪,并且观音正襟危坐,容貌安详,不怒自威,无论是否是佛教信徒,让人看见之后,双膝不由自主的倒身下拜;“华严三圣佛”,不仅造型精美,艺术臻于化境,其物理学的价值更是不容小觑:三座巨大的石像立锥于嵯峨的崖壁之侧,三佛的头颅顶着强大的山势外力,好比盘古开天辟地的感觉一般,小小的石像如何禁得住山峰的重压,千年风霜雪雨,泥石土流都不能撼动佛像半分,古人对科技力学的掌握,着实令我们叹为观止。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3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5世纪和7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8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9世纪末-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

大足石刻的人物大多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4-5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

大足石刻中最大的一尊造像是宝顶卧佛,全长达500米。别处卧佛皆为全身像,唯有这尊是半身,只剩一截短短的佛身,彰显了更为广阔的境像,于有限中想象无限。大足民间对宝顶山卧佛有“身在大足,手摸巴县,脚踏泸州”的说法,更说明了其艺术的魅力。

印象最深的是造像中养鸡女下地狱的雕像,养鸡女奚姑娘,是大足石刻造像中少见的美女。 你看,养鸡女奚姑娘轻轻掀开鸡笼,两只鸡争先钻出笼子,扑楞着翅膀争食一条蚯蚓。而那些未出笼的鸡也都伸长了脖子,争着往外钻。再看那养鸡女,一脸的慈祥、文静,完全沉浸在幸福之中.....,好一个勤劳、善良、聪慧、美丽的农家女!

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6-9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9世纪末13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它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阶层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社会生活场面都雕浮在石崖之上,为我们展开了一幅12至13世纪中叶间的民间风俗画卷。

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11-13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

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

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

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至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

卧佛只是大足石刻的冰山一角,六道轮回图、千手观音、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期待着你的前往,相信你会有陡然的醒悟。

在对“五山”造像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大足的石头,是众诵的唐诗三百,回旋在雕塑的魅力中。仁、义、礼、智、信,合二为一,道理在石体里。谁是那神秘的雕刻家,竟用一块块沉默的石头当做万物的习作,一次又一次,让一个个岩洞注满民俗风情!

诞生出“智慧”二字!虔诚的仰望里,智慧者的卓识,盖过了浮华尘世的天老地荒。天堂在左,地狱在右。一念之差,失足成千古恨。

目光里,几千年过去。大足在这样简单而有规律的黑夜白昼的交替过程里,上演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当一切事物都让位于岁月,一种文化不朽!

大足,一座座石窟上的金殿,斑斓了中华帝国的造像艺术,以不同的方式万古流芳。而那一尊尊石刻,盛筵着祖先的智慧才能。或者说,是无穷的创造与想象力的凝聚,在大足的天空璀璨。浓郁的生活气息,雄伟的气势,艺术的精湛,内容的丰富,闪耀成千古绝唱。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

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其表现之一,是使原本属于佛教产物的石窟艺术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

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迎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

另一方面,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神祇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

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成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